日历推算创始人是谁 日历的来源和创始人

2024-11-25 04:33:12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在我们使用日历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日历推算创始人是谁呢?这个事情还真需要我们来仔细寻找一下答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关日历的来源和创始人的详细介绍。其实最早的日历现在证实的就是中国的一片甲骨文,并不是谁发明的。

  

日历

  日历推算创始人是谁

  最早的日历现在证实的就是中国的一片甲骨文。而现在使用的公历是儒略·凯撒(Julia Ceasar)发明的。

  我们今天用的日历一年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这种历法是一种太阳历,可追溯来到公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大帝的历法改革,凯撒采纳古罗马天文学家Sosigenes of Alexandria的建议,将一年定为365天,闰年366天,一年分为12个月,这样算起来平均一年是365.25日。

  凯撒的名字叫儒自略·凯撒(Julia Ceasar),所以由凯撒确立的这种历法叫儒略历(Julian Calendar)。

  中国传统历法

  可能在大多数人包括之前我的印象中,公历就是阳历,农历就是阴历。事实上并非这么简单,人们所谓的阴历指的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圈为周期的历法,即“月亮历”,阴历的一个周期就是一个“月”;而阳历则指的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为周期的历法,即“太阳历”,阳历的一个周期就是一“年”。这样看起来既然公历和农历都有“年”有“月”,那似乎应该都是“阴阳历”,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我们现行的公历可以说是严格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置年的,所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公历是阳历,但公历的月份设置是不是也和月亮盈缺有关连呢?公历是不是阴阳历呢?从公历那些大小月的规定以及皇帝乱改大小月的设定来看,肯定是没有的了。事实上英语里month(月份),和moon(月亮)语出同源,并且一个月的长度也接近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周期,所以公历的“月份”确实也有“月”的意思,但由于其并不严格遵照月相盈缺,所以严格说公历并不能算作是阴历或阴阳历,只能算作是单纯的阳历。

  而我大农历虽然经历过很多版本,很多修正,但有一点从头到尾一直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农历的置月。

农历

  农历以月亮运行一个周期为一个“朔望月”。“朔”,月一日始苏也,即新月始苏的那天称之为朔。而“望”,本意为月相之王,即满月之时。所谓一个“朔望月”指的就是月相盈缺正好一个周期,即从一个“朔日” 到下一个“朔日”的一个周期,农历将每个朔日定为每月的一号。而由于一个“朔望月”的周期大约是29.5天,所以农历一个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农历每个月的初一肯定看不到月亮,而十五肯定是月圆,所以农历是阴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

  而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太阳历”,因为“二十四节气”对应了太阳在黄道面上每运行15°所在的时间点,而二十四节气的一个周期正好就对应了一个太阳年。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地方“立了春就是新的一年了”,因为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是农历中的“阳历年”。所以我大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就是同时兼顾到了太阳、月亮运行规律的一种历法,简单说,就是贼特么牛逼的一种历法。

  二十四节气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回归年大约是365.2521天,如果我们以地球为中心,也可以认为是太阳绕地球旋转了一周。在这样一个周期中一共有四个特殊的时间点,那就是所谓的“两至两分”,即冬夏至和春秋分(貌似今天:2012年9月22日正好就是秋分唉~)。“两至两分”我就不详细介绍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根据天文观察以及日影测量,古代天文学家可以很容易的确定两至两分的时间。而这四个节气,是最早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四个节气。在西汉《太初历》我国农历在原来两至两分的四个节气中,又插入了其它二十个节气,就形成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如果说两至两分是把太阳运行一周的360°分成了每90°一个间隔。那么二十四节气的出现,就进一步将这个间隔细化到了太阳运行每15°的一个间隔,大约每15天左右就是一个节气(所谓“节气”,节指时节,气指气候。古人称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即一个节气。例如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如果从“立春”开始将二十四个节气按顺序编上号,那么人们称单数号的节气为“节气”,双数号的则为“中气”。由于农历正常一年是十二个月,所以正好每个月正好都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由于其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位置强相关,所以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阳历”,并且这是一种比现行公历还“准确”的阳历。可能很多人注意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在公历中有对应的两到三天。比方说“秋分”肯定是在9月23号前后一天之内,而“清明”肯定是4月5日前后没跑。造成这一两天误差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由于地球公转一个回归年的非整以及公历每四年一闰的设定。

想了解更多时间,请点击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原创,禁止转载,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