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会污染环境吗 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含有哪些成分
天气网讯,近来,重庆、湖北、湖南等降雨多半得益于人工降雨作业,对近来的高温和旱情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不过,又有人担心了,想着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会污染环境吗?到底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含有哪些成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问答。
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会污染环境吗
人工降雨
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催化剂分为成冰剂、致冷剂和吸湿剂三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要用上1克,就能形成多达几百亿个小冰晶、小液滴,因此每次作业的用量很少。
成冰剂和制冷剂主要用于冷云催化作业。碘化银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成冰剂。通过燃烧或爆炸,碘化银会在空气中形成很多、很细的碘化银粒子,1克碘化银能产生几百亿个以上的冰核。
干冰、液氮、丙烷等是常用的制冷剂。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它的升华温度是-78.5℃,在大气中会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1克干冰能产生几百亿个冰晶。液氮、丙烷的作用与干冰类似。
吸湿剂主要用于暖云催化作业,包括氯化钠(食盐)、氯化钙、硝酸铵、尿素等,1克氯化钠一般能产生几千万个小液滴。
从成分来看,干冰、液氮和氯化钠等原本就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干冰、液氮汽化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本身也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非常安全。而对于碘化银来说,由于用量很少,长期监测数据显示,作业区域水体和土壤中积累的银离子浓度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所以说,正确使用人影催化剂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
旱区的人工增雨作业难在哪儿?
人工增雨并不是想增就能增。它的工作原理是对不能产生降水或降水效率比较低的云进行催化,以增加降水。不同的云降水机制不同,对催化作业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实现精准作业。首先要对天气过程和云结构(也称作业条件)进行预测监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给出正确的作业方案,之后还要开展跟踪指挥,在最佳的时机部位才能开展作业实施。
此次高温季节在重庆等地形复杂的南方干旱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难度也较大。因为可能会遇到非常复杂的对流云、地形云、局地积云,也会有系统性的层状云,将面临冷云和暖云等不同的降水机制,这不仅需要精细的作业条件的预测和精准的作业方案设计以及高效的决策指挥能力,还需要多类高适应的催化技术和作业装备等。
针对人工增雨抗旱,中国气象局做了哪些部署和协调工作?
人工增雨抗旱
今年6月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多地高温少雨天气维持,导致旱情发展迅速。气象部门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一方面多次组织旱区作业条件专题会商,制作发布作业条件预报、监测指导产品,评估作业效果;另一方面协调甘肃、陕西两省国家飞机就近支援旱区省作业,协调国家飞机常驻省(区)气象局调机支援抗旱作业;协调军民航管制部门落实调机计划和空域;选派技术骨干到现场指导作业等。
8月17日,调国家飞机B-3726由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转场至湖北省(襄阳刘集机场)开展抗旱增雨服务,截至24日,该飞机已经开展增雨作业6架次。
8月23日下午,国家飞机B-651N飞机由甘肃省(兰州中川机场)转场至重庆市(江北机场)开展人工增雨抗旱服务;该飞机已经开展增雨作业2架次,第3架次即将起飞。
B-3435新舟60国家增雨飞机于8月25日由辽宁省(沈阳桃仙机场)转场至河南省(南阳机场)进行抗旱增雨服务,目前也已飞行作业1架次。
8月25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联合四川省气象局、航空工业中航无人机公司、腾盾无人机公司抢抓有利作业时机,调用两架大型无人机分别在四川北部、东南部区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