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号台风艾云尼生成了吗 今年第一号台风胚胎最新情况
天气网讯,据2024年5月台风胚胎最新消息,目前海上有两个台风胚胎正在发展酝酿中,即90W和91W,那么,从其发展情况来看,预计未来会生成“艾云尼”吗?因为从趋势来看,的确势头比较强,但最终会不会起来,这还主要决定于这些热带扰动如何走向,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2024年1号台风艾云尼生成了吗
台风
降雨减弱了!这是好事情,但“立夏”气温上升,南方雨水将继续增多,这又是常态化的事情。所以,说来说去,我国南方的降雨还是不得停,的确,新一轮的大范围降雨会再次来袭,虽然强度不大,但第二波又会出现增强了,只能说,好好享受一下“短暂”的阳光,也就是新一轮降雨再次回归,连续2波来了。
同时,海洋区域的活动状态也在缓慢提升,那下面就先来看看南方的降雨。
没错,新一轮的降雨再次来看,并且是属于分散性的发展,虽然实力不强,但是区域化的大雨或暴雨还是存在的。
从降雨的起步阶段来看,在贵州,广西,广东等少数地区有大雨,暴雨。
而在5月7日的时候,广东的降雨返回会扩大,而靠近云南方向的降雨有所调整,出现了增强,但范围还不大。
疑,云南要降雨了?的确,这一波降雨还是有所覆盖,只是强度不大,主要集中在云南东部和南部将陆续出现降雨,以小雨为主,部分地区有中雨,同时这一波雨带也会北上,延伸到重庆,四川等少部分地带。
很显然,降雨是出现了,但实力就有点小了,能够将地面“打湿”一点,就已经相当不错了,除非出现短期快速转变,而且在但云南中部和西北部降水依然较弱。
而从数据图上来看,这一波降雨是在东部冷气流推动之下,进入到我国西南方向,恰好这个时候副热带高压增强,带动气流过去了,所以,具有降雨的迹象出现。
但过后,副热带高压减弱了,降雨的发展条件减弱了,又没有降雨了,就算是有新的暖流北上,也再次与云南无关,所以,云南的降雨不会太久,至少这一波是如此了。
那第二波降雨呢?没错,第二波降雨在我国范围扩大,并且升级,是比5月9日这一波降雨前要强很多的。
从分布来看,这是一波南北大范围降雨过程,也是在北方冷空气活动,内陆气旋等发展之下影响的,并且降雨也会再次持续4的时间。
数据显示,在5月10-13日,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先后出现降雨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北部、东北及黄淮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江汉、江淮南部、江南及华南北部和西部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
看到没?南北都有,相比此前集中我国南方降雨来说,这些雨水的活动明显增强了,强降雨落区北移,这也说明了北方的雨季是真的来了,主要位于江淮至江南地区。
从主要的降雨中心省份区域来看,率先降雨是在贵州,湖南,过后扩大,江西,福建,浙江,湖北,广西,安徽等地加入,主要是“大雨范围”升级。
所以,降雨的分散性较强,虽然没有典型的十分强烈的大规模暴雨,甚至大暴雨,但这天气变化过程还是需要警惕。
同时,针对今年汛期我国的天气变化来说,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过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涝重于旱,东部季风区降水总体偏多。
同时,今年的气候还有不一样的特点,虽然南海季风还没有爆发,但是水汽条件已经非常好了,并且,因为副高持续偏强,水汽条件也很持续,所以今年的降水过程强度很大,持续时间和范围也比较大,造成的影响也更大,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而对于今年1号艾云尼生成趋势,的确已经出现了增强迹象,非常明了,EC给出的“台风密集线”也再次增强了,而GFS给出了在5月将可能出现今年的第一个台风,开启台风的发展时段,那真的可以生成吗?
从趋势来看,的确势头比较强,但最终会不会起来,这还主要决定于这些热带扰动如何走向,按照GFS的模拟数据显示,预计在5月10日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稳定的台风胚胎,并且增强,预计在5月12日的时候,达到994hpa,路线预计是先偏西移动,然后在菲律宾近海区域北上。
而从GFS给出的实力来看,如果按照这个路线走动,可能发展出今年的第一个,也就是说这个1号台风艾云尼在生成就可能成为今年的第一个超强台风,最终将靠近日本方向消失。
因为模拟数据显示,出现了936hpa气压值,这是非常强烈的表现,有必要看一下,如果出现了,可能带动气流影响更大范围。
同时,很多人可能也看到,在南海区域也出现了台风爆发的活动趋势,但这暂时之后又GFS给出,EC给出的不强烈。
所以,这说明海洋区域的变化活动在增强,立夏也算是一个“转折点”,后续要重点注意台风活动,这就是基本情况。
台风
南海台风有什么特点?
南海是全球台风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一年四季均有台风活动,对在南海活动的船只安全和海上作业影响很大。所以对在南海活动的台风(包括南海生成的台风和西北太平洋移入南海的台风)进行研究,掌握南海台风活动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1949年至1982年,在南海活动的热带气旋占整个西北太平洋地区生成的热带气旋总数的42.5%,其中台风占41.1%。按热带低压、台风和强台风在南海时的最强强度进行统计,其结果表面:33年中在南海共出现366次台风,平均每年11.1次;热带低压148次,平均每年4.5次。由此可见,在南海活动的热带气旋主要是台风,占总数的71.2%,其中强台风198次,平均每年6.0次,占总数的38.5%,热带低压仅占总数的28.8%。
南海台风多数来自西北太平洋。366次台风中有206次是从西北太平洋移入的,占56.3%。在南海活动的强台风有75.3%来自西北太平洋,而热带低压主要起源于南海。在148次热带低压中,南海生成的就有107次,占总数的72.3%。
南海台风活动多集中在10°N以北海区,高值区位于南海中北部(海南岛东部17-21°N)海区,高值区位于南海中北部(海南岛东部17-21°N)海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10°N以南海区只有少量台风活动。台风中心最南到达5.1°N(1971年#48台风),最西到达100°E(1962年#31号台风)。
南海台风的生命期平均为两天,其中西北太平洋移入的台风生命周期平均为47小时,最长达8天(7710号台风);南海生成的台风生命期最长达9天半(7918号台风),最短仅6小时。南海台风生命期多半为1-3天;生命期在1天之内的台风不足总数的三分之一,3天以上的台风更少见。
(1)在台风环流内海气界面热量交换非常强烈。
(2)夏季,位于(20.49°N,114.14°E)附近海域的台风环流内,潜热通量与显热、海面有效反射辐射通量变化的趋势不一致。
(3)秋季,在台风环流内,潜热、显热及海面有效反射辐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4)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的变化与海表面温度(SST)变化趋势不一致。
(5)春、夏季节海气界面热量交换过程中,主要是海洋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海洋对大气加热现象减弱;秋、冬季节,海洋对大气加热现象加强。
(6)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前,南海海气热量交换非常强烈;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南海海气热量交换反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