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哥斯达黎加5月1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限电

2024-11-24 22:26:13 来源:天气频道

天气网讯,据消息显示,因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哥斯达黎加于5月1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限电措施,这一决定是由于长期降水不足影响了水力发电。据哥斯达黎加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报道,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该国去年降雨量显著偏低,水库水位降至极低水平,对水力发电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水力发电是哥斯达黎加电力的主要来源,因此这种情况导致了电力供应不足。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水电站

圣何塞消息:因长期降水不足影响水力发电,哥斯达黎加当地时间9日宣布,将于5月1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限电。

水力发电是哥斯达黎加电力的主要来源。据哥斯达黎加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报道,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该国去年降雨量显著偏低,水库水位降至极低水平,对水力发电造成影响。

哥国家电力公司称,限电时间每天不超过3个小时,限电措施至5月17日结束。但哥当局指出,他们将继续监测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限电措施,该措施最长或延长三周。

哥水文气候学家伯尼·法拉斯(Berny Fallas)表示,该国正在经历一种非典型情况,过去50年来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

据路透社报道,哥国家电力公司电力总监罗伯托·基罗斯(Roberto Quiros)称,该国主要水库的水位状态“危急”,目前的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

据报道,该国上一次实行限电是在2007年。

温度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季风洋流和信风系统维持了一种海水温度和环流模式,即暖水从西太平洋流向东太平洋,形成西太平洋海水温度较高、东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的状况。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这种正常的海水温度分布模式被打破,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下降。这种现象是由于信风的减弱或逆转造成的,导致暖水流向东太平洋,从而引发全球气候的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气候暖化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为可能导致大气热容量下降,不稳定气候增加,进而可能增加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厄尔尼诺的形成机制

东南信风减弱。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地区盛行东南信风,促使表层暖水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当东南信风减弱时,这种洋流模式被破坏,导致西太平洋的暖水向东蔓延,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作用减弱,进而导致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升高,形成厄尔尼诺事件。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有关。地球自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关系。当地球自转速率短期减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可能是由于自转减速导致的“刹车效应”,使得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的惯性,从而减弱了赤道洋流和信风,导致暖水堆积,发生海水增温。

海洋与大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较低,而表层以下的海水温度较高。这种温差形成了东西两侧的温差巨大的水文环境。但当海洋与大气系统发生异常变化时,如沃克环流圈(Walker circulation)的变化,会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升高,进而推动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如风向和风速的变化、降水分布异常等。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信风系统的变化、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以及海洋与大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