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来入汛以来最明显的一次降雨过程 已达去年同期3.5倍
天气网讯,北京近日迎来入汛以来最为显著的一次降雨过程,这场雨势的猛烈程度已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3.5倍,这场降雨不仅给城市带来了清凉的气息,同时也对城市的排水系统和交通出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且随着雨水的不断积聚,部分低洼地段的积水现象也开始显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北京迎来入汛以来最明显的一次降雨过程
降雨天气
昨晚到今晨,京城迎来了今年入汛以来最明显的一次过程,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城区大雨,局地暴雨,雨水下得酣畅淋漓。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从6月1日入汛一个月以来(截至7月1日8时),全市累计降水量达到87.6毫米,比常年同期83.5毫米偏多5%,是去年同期24.7毫米的3.5倍。
从今年1月1日至7月1日8时,上半年全市累计降水量171.4毫米,比常年同期158.9毫米偏多8%,是去年同期80.5毫米的2.1倍。
入汛标准是什么
入汛标准是综合考虑我国暴雨洪水规律,依据入汛标准确定的多年平均入汛日期应与现行防御工作相协调。具体而言,入汛标准每年自3月1日起,当入汛指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当日可确定为入汛日期:
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
任一入汛代表站超过警戒水位。
若代表站警戒水位发生变化,则采用最新指标。入汛代表站是指位于防洪任务江(河)段、具有区域代表性、通常较早发生洪水的水文(位)站。入汛日期的确定对于防洪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各地进入防汛关键期,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确保防洪安全。
降雨天气
入汛是黄梅天吗
入汛不是黄梅天。
入汛和黄梅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都与降雨和洪水有关。入汛是指一个地区进入汛期的开始日期,这个日期是根据雨量和水位两个指标确定的。当连续3日的累积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任一入汛代表站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这一天就可以确定为入汛日期。入汛的目的是为了协调暴雨洪水防御工作与日常管理活动。中国的多数江河的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在伏秋大汛期,因此各地区的汛期起止时间不一样。
黄梅天,也称为梅雨季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通常指的是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一段时期,期间以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主。梅雨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造成的,主要影响中国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地区。梅雨期的特点是降水量增多,有时伴有强对流天气。
因此,虽然两者都涉及到较多的降雨,但入汛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指的是整个汛期的开始,而黄梅天则是入汛期间的一个特定气候现象,主要影响特定的地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