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降雨间歇期 4日起江南华南等地气温将明显升高

2024-11-24 23:07:00 来源:天气频道

天气网讯,近日,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了降雨间歇期,这一气象现象表明,经过一段时期的持续降水后,该地区的降雨强度已经有所减弱,天空开始逐渐放晴,云层减少,为即将到来的温暖天气做好了铺垫,具体来看,此次降雨间歇期的出现,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意味着雨水暂歇,阳光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降雨间歇期

降雨天

自6月17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及广西、贵州等地持续出现,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3倍。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广西等地降雨再持续今天一天,而后减弱进入间歇期;与此同时,雨带将北抬至山东、河南、苏皖北部一带,缓解当地旱情。

中央气象台今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今天,新疆沿天山地区、吉林南部、辽宁大部、河北东北部、山东半岛、四川盆地西部、江苏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南南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西东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50毫米)。

同时,内蒙古中部、辽宁东部、山西西南部、山东东部、安徽南部、江苏中部、湖南南部、江西中北部、四川东部、广西西南部和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其中,安徽南部、江西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最大风力可达11级以上。

气象专家提醒,、黄淮一带,大部地区旱情将有望解除,降雨对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需警惕可能出现的旱涝急转灾害风险。长江中下游地区要进入降雨间歇期,4日起江南、华南等地气温将明显升高,仿若“大火收汁”,闷热异常,公众需注意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雨水

雨水形成的原理

雨水形成的原理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自然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云的形成、云的增长以及降水。

蒸发: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上的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等)时,水分子会吸收太阳能量,变为水蒸气,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蒸发。蒸发是水的循环的第一步,也是下雨的前提条件。

水蒸气上升:水蒸气会随着热空气的上升而上升到大气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遇到较低的温度,水蒸气会冷却,变成水滴或冰晶。

凝结:当水蒸气冷却到饱和点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冰晶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云。云是由大量的凝结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可见气体。云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和凝结的结果。

云的增长:云在大气中不断增长,因为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互碰撞和结合。这个过程称为云滴的凝结。

降水: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长到足够大的大小时,它们就会下落,形成降水。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降水是由于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的重力作用而下落到地面。

地面接收: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渗入土壤,补充地下水;一部分会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和蒸发。需要注意的是,雨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气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