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厦门暑热“升级” 最高气温有望创今年新高

2024-11-25 01:42:51 来源:天气频道

天气网讯,从最新气象显示,厦门的气温受到了副热带高压的显著影响,导致暑热现象“升级”,仿佛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炙热的氛围中,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未来几天内,厦门的最高气温有望创下今年的新高,这无疑给市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厦门暑热“升级”

高温

今天是今年三伏天的起始日,所谓“伏”就是说天太热,宜伏不宜动,市民要做好与酷暑天气长期“斗争”的准备。气象部门预测,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今天厦门暑热“升级”,厦门本站最高气温有望创今年新高,或迎来本市今年首个高温日。未来几天,天气依然以晴热为主。

昨天开始,“大火炉”副热带高压就越烧越旺,午间,逼近35℃高温线,岛外更加赫赫炎炎,翔安区面前埔村甚至飙到38.8℃。

今天入伏。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此时,地面储存的热量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气温最高。果不其然,今明两天副热带高压增强,我市持续出现晴热高温天气。为此,市气象台发布全市“高温预警Ⅳ级”。具体来看,预计,今明两天,湖里、思明最高气温在34℃~36℃,局部超过36℃;岛外更加炎热,集美、海沧、同安、翔安最高气温可达36℃~38℃,部分镇街或可超38℃。

气象专家提醒,市民要做好防暑防晒措施,尤其是每天11时至16时的高温时段。

预计,后天起来回摆动,我市晴热天气将稍稍减弱,城区最高气温略降至33℃,同时大家还需防范午后雷阵雨,备好雨具。

民谚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意味着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头伏)开始。今年夏至为6月21日,因此今天是初伏第一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却不固定,10天或20天。民俗专家卢志明解释,中伏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如果夏至、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持续10天;如果有5个庚日,则持续20天。今年情况为后者,中伏20天,所以今年三伏是加长版的40天。

三伏天

夏季三伏天有哪些注意事项

1、注意“扶阳”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2、不要在室外打赤膊

打赤膊短时间内可使皮肤温度降低,但由于皮肤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间一长,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所以,越是暑热难熬,越不能穿背心短裤,甚至赤膊。打赤膊觉得凉快,只是心理作用,而且皮肤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容易造成晒伤或引发日光性皮炎。

3、不宜吃过多冷饮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人,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又养生。如果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

4、不适宜大量进补

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补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5、不要在中午11点至下午4点户外运动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研究表明,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易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也受到限制。一旦热量积蓄在体内,就会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因此,室外运动至少要避开上午11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最好选择在7点至8点这个时间段,建议9点之前结束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