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发生5.8级地震 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554米

2024-11-25 02:44:07 来源:天气频道

天气网讯,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11月30日,21时53分西藏那曲发生5.8级地震,这个震级是相对比较强了。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其震中位于高原,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554米,人烟稀少。不过,据网友反映,周边有明显震感。具体情况请实时跟进官方最新消息。

西藏那曲发生5.8级地震

西藏那曲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30日21时53分在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北纬31.76度,东经87.94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震中位于高原,附近人口非常稀少。据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554米;距离震中最近的乡镇是17公里外的措折罗玛镇;震中距尼玛县67公里,距双湖县180公里,距拉萨市385公里。

专业人士称:震中在羌塘地块南侧边界的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上,一直是一个地震活跃的构造。

班公错-怒江缝合带:

那曲

该缝合带延伸很长,西起日土班公错,向西延出国境后大体沿喀喇昆仑南翼延展,与巴基斯坦科希斯坦主喀喇昆仑断层带相连;向东经改则、东巧、安多、丁青、八宿,大体沿怒江河谷延伸,直至中缅边境,我国境内长达2500公里以上。但是蛇绿岩的分布比较零散,且呈面状分布,即在很宽的范围内均有零星的蛇绿岩分布,或许有几条带,反映了原来洋盆为一系列菱形小盆地的特点。由于洋盆发育时间短,大洋岩石圈发育不成熟,蛇绿岩组合往往不完整,保存也差。根据各种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所判别出的蛇绿岩的生成环境为上板块上从弧前到弧后的小洋盆地环境;从地质环境分析,它位于冈底斯岛弧的北侧,应该属弧后盆地的性质。

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大洋盆地,它是与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的向北消减作用相伴生的;类似于今天的日本海与太平洋的关系。因此,该缝合带不是大陆对大陆的缝合带,而是岛弧对大陆的缝合带。在拉萨地体北部至少可分辨出三条蛇绿岩亚带,即东巧-安多带、江错-蓬错带和申扎-纳木错带;对这种分布格局的解释目前还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所有的蛇绿岩带都是由北部的东巧-安多的根带向南冲断推覆的结果;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除了一些冲断推覆外,洋盆形成时本来可能就存在弧间、弧后等不同位置,申扎-纳木错带蛇绿岩可能代表弧间裂谷盆地,蛇绿岩的组合及化学成分与东巧带有着明显的区别。由于洋盆小,发育不成熟,消亡掉的海洋岩石圈物质也少,因此,伴生岛弧也不发育。为此,该缝合带某些地段上找不到很好的标志,但是,断裂及伴生的剪切变形带仍然是清楚的。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震区:

地震区

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还有"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0年广东南澳7.0级地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 1605年海南琼山7.5级地震以及1918年广东南澳7.3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当前的百余年间,再无7级以上地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