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隋文帝的行宫新发现是怎么回事 此次规模较大保存完整
天气网讯,近期,唐太宗和隋文帝的行宫新发现。其中,4号殿始建于隋朝,唐代在其基础上又有所重建。整体殿址规模较大,保存完整。这也代表了隋唐建筑的高超艺术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具体十分重要的意义。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陕西麟游县,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由隋代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设计者宇文恺设计与建造,初名“仁寿宫”,杨广篡权事件就是在此宫发生的。从2019年4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开始对九成宫遗址4号殿进行考古发掘。
目前最新的发掘表明,4号殿始建于隋朝,唐代在其基础上又有所重建。整体殿址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殿基西侧踏步的垂带、“级石” 和石面散水铺砌严整,突显了该殿建筑等级和规制之高。除4号殿址外,还发现宋元院落遗址1座、太湖石造景3处、元明时期山民卵石院墙1处。
出土各类遗物标本四五百件(组),全面反映了遗址的变迁过程。考古人员认为,新发掘的4号殿基址保存完好、结构完整、石刻精美、工艺精湛、可视性强,代表了隋唐建筑的高超艺术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九成宫4号殿考古发掘领队李春林介绍,发掘表明4号殿的殿基明显可分隋唐两期,其中唐代部分叠压在隋代部分之上。隋代殿基主要由散水、基台台壁和内里夯土组成,散水和台壁皆为石材砌筑,同类石材切割整齐、打磨光滑,体现了工程的严格管理和要求。
4号殿唐代增建部分以隋代石构殿基为基础,对殿基和慢道整体抬升加高,殿面柱础石尚存有14块,皆为方座覆盆式,从现存柱础分析,唐代殿面东西38米、南北25米,面阔九间,进深三间,是一座殿基高4.2米的高等级台式殿堂建筑。
李春林说:“结合此次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献记载,4号殿极有可能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曾在此避暑的寝殿。这次考古发掘不仅为研究隋唐时期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对了解认识九成宫的形制布局、历史沿革和废弃变迁等过程提供了确切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