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台风马勒卡路径最新走向图 日本近海将掀最高达10米巨浪
天气网讯,从1号台风马勒卡路径最新走向图来看,偏向于日本方向,虽然不太可能会登陆日本,但从边上经过,也能给日本带去较严重的影响。根据中国海洋预报显示,预计受台风马勒卡影响,日本近海将掀最高达10米巨浪。除了日本,菲律宾以东等也会出现狂狼。
1号台风马勒卡路径最新走向图:日本近海将掀最高达10米巨浪
受今年第1号台风“马勒卡”(强热带风暴级)的影响,日本以南洋面有4.0到7.4米的巨浪到狂浪区;菲律宾以东洋面有6到10米的狂浪到狂涛区;关岛附近洋面有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
具体情况:
04月13日08时到04月14日08时,渤海、黄海北部有0.8到1.4米的轻浪到中浪;黄海南部有1.3到1.9米的中浪;东海北部有1.6到2.8米的中浪到大浪区;东海南部等海域有1.9到2.4米的中浪区;台湾海峡有0.6到1.0米的轻浪;台湾以东洋面有2.3到2.8米的中浪到大浪区;巴士海峡有2到2.4米的中浪区;南海北部有1.4到1.8米的中浪;南海中部、南部、北部湾有0.6到1.2米的轻浪;日本海有1.6到2.3米的中浪区;日本以东洋面有2.0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区。
14日,东海北部的大浪区维持,浪高2.6到3.2米;台湾以东洋面的大浪区维持,浪高2到2.5米;日本以东洋面的大浪区维持,浪高2.2到2.8米;日本以南洋面的大浪区维持,浪高6到9米;菲律宾以东至关岛附近洋面的大浪区维持,浪高4到7米;东海南部等海域将生成新的大浪区,浪高2.1到2.8米。
15日,东海北部的大浪区维持,浪高2.2到3.2米;东海南部等海域的大浪区维持,浪高3.1到3.8米;台湾以东洋面的大浪区维持,浪高3.1到3.7米;日本以东、以南洋面的大浪区维持,浪高6到10米;菲律宾以东至关岛附近洋面的大浪区维持,浪高3到4.5米;台湾海峡将生成新的大浪区,浪高3.4到4.1米;南海北部将生成新的大浪区,浪高2.7到3.5米。
台风三大危害:
台风危害
一是狂风
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因此当超强台风来临时,其带来的狂风及其引起的巨浪可以把沿海船只抛起乃至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更大。大风也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并使其高速飞行,危及行人生命财产安全,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是暴雨
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甚至500~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三是风暴潮
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外台风的这些灾害极易诱发城市内涝、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关于风暴潮特征:
风暴潮
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潮)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沿海验潮站或河口水位站所记录的海面升降,通常为天文潮、风暴潮、(地震)海啸及其他长波振动引起海面变化的综合特征。一般验潮装置已经滤掉了数秒级的短周期海浪引起的海面波动。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多称为“海溢”、“海侵”、“海啸”及“大海潮”等,把风暴潮灾害称为“潮灾”。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时间尺度或周期约为1-100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公里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多达数天之久。
风暴潮的周期为1-102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海啸之间。风暴潮的高度与台风或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外围的气压差成正比例,中心气压每降低1hPa,海面约上升1cm。较大的风暴潮,特别是风暴潮和天文潮高潮叠加时,会引起沿海水位暴涨,海水倒灌,狂涛恶浪,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