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安在哪 景点介绍
堂安生态博物馆是中国与挪威联合建立的的一座保护侗族文化遗产的文化博物馆,这回我将去的地点就是生态博物馆所在地,堂安。我将我一路上的所见闻记录下来。
堂安是贵州游中让我意犹未尽的一个景点。
堂安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2012年12月17日公布的第一批64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的一个(备注:至2014年11月已经公布了三批,目前全国合计有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而堂安与这些上榜村落不同的是,它还是中国与挪威合作建立和保护的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被誉为“浓缩的侗乡”、“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堂安列为全省二十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
P2.早上8点多晨雾还没有散尽的堂安梯田更秀美
堂安侗寨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5-1820年),坐落于黎平县东南肇兴镇东边的“关对”山坳上,背靠“弄报”山,沿半山腰地势较缓处依山而建。堂安侗语称为“堂俺”(TangcNganh),堂即塘的意思,俺是一种植物名。相传堂安的祖先每天赶鹅到此放养,因为鹅很喜欢吃“俺”的植物并产蛋于此,祖先们认为这里是块个宝地,于是就在堂安的这片土地定居。
据2015年11月的“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网站资料显示,堂安全寨206户889人,以赢、陆两姓为主,还有潘、蓝、吴、杨、石姓氏,散居于抱博、几定两岭之间。寨子里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水稻和油茶种植,由于山坡上一块块的梯田面积不大,耕作方法还是比较原始的人挥锄头和耕牛犁地的方式。
来堂安的徒步游客不少,但大部分是过路客,不在寨子中消费(寨子里似乎也没有什么场所可以让游客消费)。加之堂安不收门票,看上去村民的生活不如山下肇兴侗寨富裕。
P3.堂安停车场旁边竖着的游览线路图
2005年5月18日正式开馆的堂安侗寨生态博物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它没有专门的馆舍用于展览,而是把堂安及其周边侗族村寨村民的生活、生产及其环境,包括侗族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鼓楼、梯田、寨门、民居、戏台、花桥、古墓群、瓢井、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等内容统统涵盖在其中,是一座生活着的博物馆。堂安侗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示范村。
从肇兴到堂安,网上说5公里徒步山路----梯田旁的田埂路。从海拔410米的肇兴上升到海拔935米的堂安,净高差525米,比之前已经累得够呛的海龙屯还要高出差不多150米。身手矫健的游客最少也需要爬2-3个小时。考虑到我们行程时间不够,也照顾爬山能力弱的同学,组织者剑峡木鹅先生果断决定租了2辆车把我们从肇兴一下子拉上了堂安,从堂安下山,在下山途中看梯田。
不能不说剑峡木鹅先生这个决定非常的英明,大大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体力。虽然说只有5公里(这个数据后面会更正)的山路,并且是下山的路,但是从早上8点钟驶出肇兴的后寨门到11点钟回到肇兴,基本没有休息的我们一路走一路拍居然花了整整3个小时的时间。
P4.已经有200年历史的青石板古道在山间蜿蜒盘旋
要说意犹未尽,是租车把我们载到堂安寨子西头时,我们沿着寨子里东西向的的道路径直往肇兴方向走,急匆匆地想着往山下去看梯田,而没有驻足在堂安稍作停留,在寨子里转转,去看一看这个博物馆中最为有名的“侗家人的长城梯田”;没有停下脚步看看就在路旁的、体现堂安侗文化悠久历史的两片百余座清代墓地上雕龙刻凤工艺精美的墓碑;包括寨门、戏台、风雨桥(花桥)、还有那座九层20米高四边形攒尖顶的鼓楼,也是在行走途中随手一拍(详见下面视频),都没有好好站定了选景。给这座寨子带来冬暖夏凉四季长流清泉水的瓢井、以及挑水妇女在瓢井前打水的照片、还有村委会的照片等,都是用长焦镜拉入镜头而没有离开那条东西向的道路半步。实际上堂安寨子并不大,抓紧一点半个小时这些景点应该都可以搞定。
P5.用木头预制板做一圈围堰,然后用水泥灌浆制作梯田围墙。在其它地方很多农民放弃土地进城的今天,黔东南的侗族兄弟对土地还是如此的热爱,把土地看得还是如此的金贵!看到此景应该可以理解前篇博客中提到的镇远古城墙的青石砖被农民搬去造梯田的缘由了。
在山上制作梯田是一个技术活,据说用石头砌梯田时只能一个人干,人多了不仅田砌不好还会垮了。关于“长城梯田”的传奇故事是这么说的:清光绪四年(1878年),已是61岁高龄的堂安鬼师潘传大,毅然放弃已从事多年的鬼师职业,决心为后人造一块好田。于是他吃住在山上,12年如一日,亲自挑石上山,终于在他73岁那年完成了长约150米,最矮处1.5米、最高处5米多的梯田杰作。如今,138年过去了,后山上“长城梯田”仍然屹立,向游客们展示着侗族人民精深的稻作文化和不屈服于恶劣生存环境的奋斗精神。
P6.一般来说插秧时间(即谷雨后立夏前的5月上旬)去拍梯田可能会更好看些。我们去堂安的时间是4月15号,还没有进入谷雨,但田里已经有水了,远处也有炊烟,遗憾的是时间有点早太阳还躲在云雾后面。
P7.一块的梯田面积太小了,大部分农民都是使用老牛犁地
P8.犁地农民后裤袋插着的手机暴露了这不是农耕时代而是信息社会,古老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堂安回来,我对网上说的5公里的山路心存疑虑。因为平时快走,1小时3英里,差不多4.8公里。5公里下山的路,除了在夏格上寨走了不到100米的岔路外,一直在唯一的那条青石板路上行走。下山途中前半段山势平坦,视野开阔,拍照多些;后半段基本是在山间行走,路径狭窄,两边杂草半人多高,视野受阻。而且陡峭山势使人有一种往下冲的感觉,必须时时注意收住脚步(说明下山的速度很快),5公里的路我们怎么会用去3个小时呢?
上堂安时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一路都在拍摄,从照片记录的时间得知上山用时17分钟。由于上车前已经与驾驶员谈好了一辆车70元的价格,不存在绕圈子的必要。3小时减掉开车上山时间,我们徒步下山的时间应该是2小时40分钟。为什么纠结这个事情呢?原因在于肇兴街头竖着的地图显示:从仁团的风雨桥出发,徒步前往堂安是3.5公里;从肇兴东北角的寨门走公路到堂安是7公里。而堂安停车场旁边竖着的游览线路图显示:走公路到肇兴5公里,徒步只标注了到夏格上寨的距离而没有标注堂安。当地地方政府官网上关于肇兴到堂安的徒步数据也是不尽相同,有5公里,也有6.5公里
来此堂安倒是见闻堂安农村生活模样,此番离去,不知未来几时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