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 捐赠人亲自邮寄并写了一封信

2024-11-24 20:43:31 来源:天气频道

天气网讯,因为历史原因,直至今天,我国仍有很多文物流落在外,而我国相关人员也从未放弃寻找。今天(13日),关于“两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引起大家关注。据悉,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女士捐赠。该捐赠人亲自邮寄并写了一封信······

两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

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馆

13日,国家文物局主办捐赠文物入藏仪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苏珊娜·芙拉图斯女士捐赠我国的两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今年4月,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收到苏珊娜女士的邮政快递,内有两尊彩色立俑及一封信件,信件讲述了其家族与这两尊陶俑的渊源,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中国政府将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送还给中国人民。

关于陶俑:

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将泥捏的人体、动物等一起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殉人制度的衰落,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秦始皇陵出土的八千多个兵马俑气势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山东陶乐舞杂技俑、四川陶说唱俑、河南技乐俑等等形象真实,栩栩如生。

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俑真实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中国古俑在其盛行的从东周至宋代的约1500年中,弥补了同时期地面雕塑在种类及完整性上的重大缺憾,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历代审美习尚变迁的轨迹,成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资料。

世界上最著名的陶俑是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相关历史: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代的陶俑基本上全部出土于中国北方。目前考古发掘中时代最早的陶俑,当属山东、山西、河南3 省春秋战国墓葬所出土者,一般形体较小,仅高4-10 厘米。

山东省临淄郎家庄1号墓,在墓内主室周围有17 座陪葬坑,在陪葬坑的死者随葬有成组的小型陶俑,但该墓主室的填土中还埋有人殉。这种人殉和陶俑同出一墓的现象,说明当时还处于开始用俑的初期。该墓的年代约为春秋战国之际,出土的陶俑制作粗糙,火候很低,所以出土时多已残损。它们的形体很小,高仅10 厘米左右,只具有大概的轮廓,缺乏细部刻画。为了模拟真人,曾在俑头上用墨勾画眼眉,衣服上施彩绘,尚能分辨出男性披甲武士和女性婢仆伎乐等形象。

时间稍晚的作品,还有在山西省长治分水岭战国墓出土的陶俑。它们的形体更小些,身高仅5 厘米左右。例如在14 号墓发现有18 件小陶俑,男女具备,造型极其简单,仅有轮廓。身体上制作时留下刀削痕,全身涂朱。它们也可能是奴婢形象,其中一人还背负着一个小孩,是一件特殊的作品。河南省辉县琉璃阁140 号墓有战国晚期陶俑两个,系捏制而成,面部丰满,涂朱色,冠涂黑色。

这些陶俑虽然制作粗糙,烧制火候低,易破碎,但它是中国早期陶俑的珍贵实物,对于雕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西汉

现藏上海博物馆。

西汉,为典型的西汉侍女形象。宽大的衣袖与瘦窄的喇叭形衣裙相配合,构成优美的曲线,简洁而富有韵味。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俑,承续隋唐传统而又有变化,对两宋陶俑在制作手法、题材内容有深刻影响,在陶俑发展史上处于承上启下过渡时期。

公元907年,拥有重兵的唐朝藩镇将领朱温,废掉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定都开封,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割据时期。各国拥兵自重,为争夺土地、人口、财富进行了无休止的战争。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亡。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俑,考古发现有:南京南郊牛首山南唐李璟墓陶俑、成都金牛区青龙乡后蜀孙汉韶墓陶俑、四川彭山后蜀宋琳墓陶俑、福州城郊莲花峰刘华墓陶俑、福建永春墓陶俑、江苏苏州七子山吴越国墓陶俑。

南唐李璟墓与闽国刘华墓皆为五代十国时期帝王、皇后墓,其出土陶俑,在数量、大小、制作技巧上,都代表了当时陶俑制造者的最高水平。其特征如下:

第一,五代十国时期陶俑,总体风格上基本沿袭唐俑余续。但由于时代变迁,文化氛围相异,二者之间仍有纤细不同。唐俑精神饱满,充满健康向上的青春活力,五代十国时期陶俑,纤小细弱,缺乏内在生命力。

第二,五代十国时期陶俑在具体塑造手法上,有独到之处。俑分捏塑与模制两种,但其五官、服饰都是用刀精细刻划而成,较模塑更加准确生动,特别是对衣服线条的刻划,质感较强。此一时期陶俑面相虽丰润圆满,有唐俑余韵,但神情渐趋严肃、呆板,侍立俑等五官僵直,缺少曲线变化。衣服中胡服日趋减少,但唐代妇女盛行的广袖大衣,抹胸,云肩,仍是时人喜欢的流行服饰。冠帽丰富多彩,远胜前朝,仅上述李璟、刘华之墓,冠帽便有道冠状帽、莲瓣状帽、方形小帽、幞头、风帽、胄形帽、“王冠”形帽、僧帽、角状帽、筒状帽等多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装扮。女俑发髻高耸,脑后多插簪饰物的小孔。男俑中的众多冠帽,以方形帽最多,它奠定了北宋以后陶俑以方形帽为主流之基础。

第三,陶俑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为李璟墓中的男女优伶舞蹈俑,头戴高冠,身着长袖舞衣,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头部与身体比例虽不科学,但其面部表情生动、传神,反给人新颖独特之感。而这一题材本身,也反映出南唐艺术繁荣,歌舞升平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