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盘山发现7厘米长雌光萤 全身有30多处发光点

2024-11-25 09:44:31 来源:天气频道

天气网讯,说到会发光的虫子,大家一定第一时间想到萤火虫,而一般我们见到的萤火虫,都是非常小的,不过,萤火虫也有比较大的种类,叫雌光萤。近日,浙江大盘山发现7厘米长雌光萤,它全身有30多处发光点,看起来就像一条绿色灯条。据说,它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

浙江大盘山发现7厘米长雌光萤

萤火虫

6月8日,浙江磐安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罕见萤火虫——雌光萤。雌光萤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这只雌光萤身长7厘米,全身共10节,全身有30多处发光点,像极了一条绿色灯带。

大场雌光萤为昆虫,雌雄外观差异大,雌虫为浅黄蠕虫,2cm。雄虫有前後翅,黑色,1cm,发光方式独特。幼虫 0.4cm,吃马陆为生,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我们在马祖东莒地区,针对它的出现数量、交尾、产卵、发光等行为,进行田野调查与饲养观察。雌虫的求偶行为在天气湿度 90 时,出现数量最多。雌虫在求偶时,尾部翘起发光吸引雄虫;交尾时,雄虫在雌虫上方采『ㄑ』字形交尾。交尾後,雌虫产下 20~30 颗 0.1cm 鹅黄椭圆形卵。雌虫的发光方式在交尾前、後十分不同。求偶时只有尾部发光,光点强烈明显;交配产卵後,全身发环状光芒,具保护警示作用。大场雌光萤似新星般闪亮,这次科展是初步研究,未来会进一步持续研究,为马祖复育雌光萤的工作进一份心力。

由于雄虫出现时间不定且生命短暂,这种昆虫很罕见。

此前发现:

5月末在茅台学院附近的高粱地边发现1只雌性大场雌光萤,身体蜡黄色、完全无翅、光滑、纺锤型、呈幼虫形态,与雌光萤科的天目山雌光萤和福贡雌光萤的雌萤外形相似,但体长不同,用游标卡尺测量其体长约79.04mm、体宽约12.70mm;全身由头部和14个体节构成,除了前后各2个体节外、其他体节的左右两侧和背中线有发光点(共31个发光点),在第2、3、4体节各有1对足,头像一粒小黑豆,一对触角和咀嚼式口器很清晰、眼睛不明显,受到刺激是荧光亮度增加并排序一种刺激臭味物质,该物质及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萤火虫

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萤光素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的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不同类型的萤火虫,发光的形式不同。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

萤火虫发光的效率非常高,几乎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可见光,为现代电光源效率的几倍到几十倍。由于光源来自体内的化学物质,因此,萤火虫发出来的光虽亮但没有热量,人们称这种光为“冷光”。

萤火虫

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都会发光,大部分成虫都是发光的,只有极少数成虫不会发光,幼虫的发光器在腹部第8节两侧,蛹的发光器的位置大抵和成虫相似,都在腹末的1-2节。成虫的发光器着生在腹部(通常是倒数第2、3节),从外表看只是一层银灰色的透明薄膜,这层薄膜中含有大量的荧光色素,薄膜内是数以千计的发光细胞,周围密布着小气管和纤细神经分支,再下面是反光层。发光细胞中的主要物质是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当氧气通过小气管进入发光细胞时,荧光素酶在镁离子作用下,与底物反映形成与酶结合的腺苷酸荧光素酰化复合物,该复合物经过氧化脱羧作用成为处于激活状态的氧化荧光素,最后发射光子。荧火虫在脑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调节呼吸节律,控制氧气供应,便形成时明时暗的“闪光”。荧光素在发光时,一个荧光素分子只能释放出一个光量子。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2%-10%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萤火虫成虫发光的颜色因种而异,有黄色、绿色、黄绿色,之所以有颜色的差异,是由于它们体内的荧光素酶的结构不同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