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怎么天气预报啊?

2024-11-25 13:32:17 来源:天气频道

有世界气象组织,定了《世界气象公约》大多数国家都参与了。

世界气象组织管的事很多,天气、气候、水汽、海洋、臭氧、二氧化碳排放、台风、飓风、洋流……这些都要监视,并发出报告与预告。

无、有卫星的国家都可去查询,不过精度与针对性就比较差了。

有气象卫星与大型、超大型计算机的国家,在天气预报方面优势很大。中国就具备这些,国内有公开的15天天气预报,对冷空气、台风、大暴雨等灾害可实时跟踪及时报告、预告,还可对重大工程、活动、农业生产等进行很准的中长期连续预报、实报。

中国还可对气候进行一定的人工干预,比如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顺利进行,中国在北京外围搞了很多人工降雨,使云雨在外围就落尽了,十分强大。

中国的天气预报很先进、很准确,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使用很方便,几乎都能对各个市区、县城进行15天的天气预报。

天气数据有个复杂的共享系统。除了卫星,还有地面监测系统。地面没有卫星那么准,但是也可以估计哈的。

例如在中国东北,冷空气从北边来,因此天气数据可能就是从俄罗斯传过来了的。同理,越南啥的可能就是看中国的数据。

卫星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也不是啥数据都能得到。地面数据站对温度,风速,湿度等数据的收集可能比卫星更好。

所以没有卫星就多建点地面站,再找个大国给点卫星数据,天气也是可以预报的。准确性嘛,就不好说了。

天气预报不单单是靠卫星,卫星只是天气预报辅助工具之一,一般都有配合的地面监测站测量风力,湿度,温度等等,假如没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可以选择租用别人的卫星,或者叫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帮忙发射,用热气球或者无人机也可以监测气象情况,这所有的工具监测到的数据一般都需要经过气象电脑系统的综合分析得到一个天气情况变化的概率,因为天气变化每一刻都在变化,所以天气预报是有个很复杂很大量的数据处理过程。

天气预报顾名思义就是预先推算天气,只是一个参考天气数据而已。

1.没有卫星可以多建地面监测系统,对于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地面监控站收集比卫星准确。

2.数据共享,邻国或相邻地区相互传递信息、推算变化;向有卫星的国家申请有偿服务,毕竟发生极端气候不止会影响一个地区。

这还不简单,以中国cctv为例,就放30几个省会城市,一个省会城市安排一个人抬头看天,然后微信拍照留证据,然后加上局部有雨就行了!反正局部又不固定!哈哈,来个玩笑,一般都可以买到商业气象卫星的,航天大国发射,要不然为毛国家不停的射,!

谢谢邀请,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天气进行研究,早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1593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Galileo)发明温度表,1643年意大利学者托里拆利(Torricelli)发明气压表。这两种重要仪器的出现,使气象观测大大向前跃进一步。特别是气压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最直接,气压表当时曾被誉为天气的“眼睛”。1783年索修尔(Saussure)发明毛发湿度表,有了这些仪器就为建立气象台站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653年在意大利北部首先建立气象台,此后其它国家亦相继建立地面气象观测站,开始积累气象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观测仪器的发明、探测手段、通信装备及计算工具的发展,人类对大气现象探索的扩大及加深。

观测天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眼睛来看,例如天空的云有多少,这些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多高;有没有下雨;地面上有没有霜出现等。还有一种是用仪器来测量的,例如空气的压力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湿度多少;以及雨量有多少等。这种气象观测工作,在气象台里是日夜不断地进行着的。但是,只知道地面上的情况还不够,还要知道高空中的天气变化。现代常用的高空探测的方法,是把一只大气球升到高空去,气球下面挂着一只小型的自动发报机,’已能自动地测定高空中温度、气压、湿度的变化有些时候,也可用飞机携带气象仪器,飞到高空中去观测,并用信号向地面发报。在夏天,要预知台风中心在什么地方,一般要用雷达或飞机来探测。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应用于研究和业务的气象观测仪器,已有数十种之多,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和遥感探测两类:前者通过各种类型的感应元件,将直接感应到的大气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转换成机械的、电磁的或其他物理量进行测量,例如气压表、温度表、湿度表等;后者是接收来自不同距离上的大气信号或反射信号,从中反演出大气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的空间分布,例如气象雷达、声雷达(见声波大气遥感)、激光气象雷达(见激光大气遥感)、红外辐射计(见红外大气遥感)等。这些仪器广泛应用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机械、电子、半导体、激光、红外和微波等科学技术领域的成果。还有大气化学的痕量分析等手段。气象观测仪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保持性能长期稳定。②能够适应在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气象要素变化范围大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精确度和比较大的量程。根据观测平台的工作条件,对观测仪器的体积、重量、结构和电源等方面,还有各种特殊要求。

观测仪器一般有百叶箱、干湿表、各种温度表、雨量器(附量杯)、蒸发皿、日照计、风向风速器等。达些仪器不一定都安装齐备,可按需要而定。仪器应设置在东西走向的小路’的南面。高的仪器放北面,低的仪器放南面,顺次排列。

1958年美国发射的人造卫星开始携带气象仪器, 1960年4月1日,美国首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试验气象卫星,截止到1990年底,在30年的时间内,全世界共发射了116颗气象卫星,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气象卫星网,消灭了全球4/5地方的气象观测空白区,使人们能准确地获得连续的、全球范围内的大气运动规律,做出精确的气象预报,大大减少灾害性损失。

看了上面这些资料,你还会认为没有卫星的国家就不发布天气预报了吗?

(全文完)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