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造太阳打破世界纪录是怎么回事 韩国人造太阳长什么样

2024-11-25 10:31:43 来源:天气频道

天气网讯 我们知道,太阳是宇宙中的天体,而现在的科技发达到竟然可以人造太阳了。据说,韩国进行了人造太阳,而且还打破了世界记录?具体韩国人造太阳打破世界纪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韩国人造太阳长什么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人造太阳。

韩国人造太阳打破世界纪录是怎么回事

韩国人造太阳


最近,KSTAR在实验中成功在1亿度的高温下运行了20秒钟,相比于2019年的8秒钟延长了足足1.5倍。更关键的是,除了KSTAR,目前还没有在1亿度或更高温度下能运行10秒以上的核聚变装置。

KSTAR的目标是到2025年之前,在1亿度及以上的温度,成功运行300秒以上。

而负责KSTAR的韩国聚变能源研究所(KEF),最近也从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机构,彰显了韩国在核聚变领域的“野心”。

人造太阳

相比之下,中国环流器2号M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目前最长的保持时间仅有10秒,其他核聚变项目仅能达到1秒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EAST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了101.2秒持续放电,而不是等离子体约束时间。不过,放电时长纪录至今仍未有人打破。

目前,等离子体约束技术是世界各大热核聚变科学家团队全力攻关的关键部分,核聚变必须满足三个方面:超高温、高压和维持足够的时间。

氘和氚的混合气体必须在超过一亿度的高温下,才能使原子核和电子分开,处于这种状态的物质称为等离子体。在足够的高压下,原子核才能克服相斥的力,大规模核聚变才会发生,高温和高压还必须维持一定的时间,核聚变才会持续。

等离子体会在托卡马克装置内部进行高速的圆周运动,会产生几千亿甚至上万亿安培电流,在约束等离子体的同时还要考虑如此高强度电流带来的影响。

虽然韩国在关键数据上实现了暂时领先,但是在热核聚变领域,中国仍是无可争议的领头羊。坐落在四川成都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便是关键标志,在先进性方面,HL-2M与韩国KSTAR相比有着跨越式的提升。

人造太阳是什么?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我国参加ITER计划谈判,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和主要的亚洲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我国参加ITER计划是基于能源长远的基本需求。2013年1月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宣布,“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辅助加热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在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100秒长脉冲氢中性束引出。2020年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

中国环流器二号M在装置物理与结构设计、特殊材料研制与连接技术研发、关键部件制造与总装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

并且,中国环流器二号M刚刚实现首次运行,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实现更长时间运行时间。

中国能够在热核聚变领域持续领先,是旷日持久的大额投资换来的。以国际热核聚变项目举例,投入已超过 160 亿欧元,总成本预估将达 200 亿欧元。著名的中国EAST项目,在过去十多年间,进行大约3.3万次试验,每次试验花费巨大,每秒消耗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