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捞被冲毁的明代镇海桥是怎么回事 镇海桥有多少年历史
天气网讯,早在7月7日,受洪水持续冲刷,安徽黄山明代镇海桥中部突然发生垮塌,桥梁构件、石料散落水中。昨天,安徽启动桥体构件打捞工作,打捞被冲毁的明代镇海桥。据了解,明代镇海桥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距今已有484年的历史。
镇海桥发生垮塌
安徽打捞被冲毁的明代镇海桥
安徽黄山屯溪,7月初受暴雨影响,拥有484年历史的镇海桥被洪水冲毁,目前正对古桥构件、石料进行打捞。施工队特地制作了“打捞神器”石夹子,可以将石料从水中夹起,装运上车,预计本次能打捞起70%的构件、石料。
据悉,明代镇海桥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始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是连接屯溪老街和黎阳古镇的交通枢纽。镇海桥全长133米,宽15米,为六墩七孔石质拱桥,桥面和桥栏用茶园青石铺建。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
镇海桥
桥墩呈等腰三角形,分水头石头翘起,造成船头状。镇海桥是屯溪历史重要的建筑标志,是安徽省不可多得的明代大型石拱桥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镇海桥为六墩七孔石拱桥,长133米,两端引桥各15米,宽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15米不等。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桥墩成等腰三角形,上水头的分水头石尖翘起,造成船头状,石墩背部为龟背纹,仿佛六只石龟驮着桥梁。
拱脚、拱圈均用褐红麻条石交错砌筑。石料以糯米稀、猕猴桃藤汁加灰浆胶结。中洞有“禁止取鱼”四楷书。桥面桥栏以茶园石铺设,桥栏纵向条石两头凿阴阳榫,互为衔接;上下联结处凿蝴蝶形卯样,又用铁梢卡锁,形成整体。因此,桥身质地坚实,气势雄浑。
桥上原有亭,两端有飞檐五脊虎殿顶建筑。桥东临街处建有高大拱门,上悬“镇海桥”三字金匾。解放前,桥亭、拱门均已拆除。建国后通行汽车,两头引桥石阶升高填平改建沥青路面,现禁止机动车上桥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