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的日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手机上的日历是公历吗
导语:我们经常使用手机来看时间,在手机上也有日历,但是有些朋友搞不清楚,手机上的日历是阴历还是阳历?那么简单一点,手机上的日历是公历吗?答对了。一般手机上的日历时间是阳历也就是公历,当然也可以设置为阴历。
日历
手机上的日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一般手机上的日历时间是阳历也就是公历,当然也可以设置为阴历,这就要看手机的功能了。
我们现在的历法有哪些
在上世纪50年代,国际天文学界对全球各地的历法进行过不完全地统计,大约在1500—2000种之间(有些历法只是在几千人甚至几百人的部落中使用)。但是,把这么多种历法归纳就只剩下了三大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也就是说,三类历法编制的依据分别是:月亮,太阳,月亮外加太阳。
太阴历
太阴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阴历。它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在人类社会早期,几乎所有的历法都是阴历!这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因为,太阳虽然是对地球上万物生长影响最大的天体,但其变化周期太长,几天、几十天内的变化不显著。而月亮则不然,它是夜空中最为醒目的天体,其升起、落下的时间每天都有变化,而且其形象也夜夜在变化,从无到有、从镰月到上弦月、到满月、再到下弦月直至再次消失,一个周期不超过29—30天,原始人就能感知这种频繁的来复性变化,于是就将其设定为计时的单位了:月亮视运动的一次周期性变化(29—30天)就被定为一个月。时至今日,比较原始的部落的历法,基本上都是太阴历。阿拉伯历(回历)为穆罕默德所创,也是典型的太阴历,以穆罕默德避难入麦地那的次日为元年元旦,每月以月光初见为月首。(因回历太阴年岁首寒暑变化无定,穆斯林们另制了一个太阳年的历,则属于回历的另一种。)
日历
太阳历
太阳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阳历。以太阳视运动的一个完整周期为一年(又叫“回归年”——即太阳从直射北 [南] 回归线到再次直射到北 [南] 回归线所需的时间长度)。对于这方面的认知不太容易,所以出现稍晚。侥幸地是,在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流域,那里是有名的“东非大裂谷”,其南部(上游)是大断裂带上的山区,多火山和瀑布,中下游则是窄长匣子状的断陷盆地式冲积平原,以农牧业为生的古埃及人就生活在这个匣状平原里。这里每年夏末秋初,都要发生洪水。人们为了躲避水患,经过多少次地观察,发现每当天狼星(最为明亮的一等星,夜空中除了月亮,其余星星无可比拟者)在东方出现的时候,过不了几天,尼罗河就泛滥了。所以,古埃及是全球最早使用阳历的国家。后来传到意大利,改造为“儒略历”,再后改进为“格里历”,就是现在被世界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
阴阳历
阴阳历,是以阴历纪月、阳历纪年的一种历法。即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一个月,12个或13个月为一年,这种对年设计的不相等,目的是为了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既能保持“月”这个单位与月相的变化相吻合,又可以把“年”大体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农牧业休闲时节,人们欢庆丰收,谋划开春之后新的生产计划)。它对于阴历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为阴历一般规定12个太阴月就是一年,结果造成其元日(一年的第一天,即新年)在春-冬-秋-夏之中不断游弋,在其19年时间里,同19个太阳回归年相比较,就少了7个月。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在夏代就发现了,于是就用“闰月”的方式加以弥补。从商代起,天子之下就有了专门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的机构,何时该闰月,报请王批准实施;周代在河南登封建有“周公测景台”,据说乃周公设计。景者,影也,是测量太阳影子变化的研究所;到后来就由专家说了算,不需要上奏给最高领导了。秦代之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钦天监之类的机构,中国历法的小修小改历朝历代持续不断,但万变不离其宗,一直保持着夏代开创的“阴阳历”性质,所以文化人一言以蔽之,统称之为“夏历”,虽然有点大而化之,但比起叫“阴历”、“农历”要准确得多。
历法
阴阳历的长处在于,它既受制于太阳回归年,又遵循月相的周期变化。西历的月,同月相变化毫无关系,西方人要想知道何时月圆、何时无月光,很需要伤一阵子脑筋,哪有夏历那么直接?月相与人类生活乃至生物界的关系太重要了,仅次于太阳的作用。沿海的居民都知道潮汐的时间变化是以月相变化为准的,每月的每一天都有其固定的潮汐时间表。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攻打金门岛失利,整个师团几乎全军覆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月相对潮汐的制约。航海、沿海养殖、行军作战、野外作业、山野旅游,没有夏历作指导是不行的!
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采用西历以方便国际对话,但并未废除中国传统的夏历,日历牌上二者对照并用,而纪年则用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至今台湾仍用此纪年。
民国38年,新中国成立,宣布采用格里历(即所谓“公历”)纪年(即所谓“公元”,在港澳台称“西元”)。从1950年起,废除了民元,但并未废除传统夏历,日历牌仍然二者对照使用。对于老百姓,则更重视夏历年,除了公家机关单位过阳历元旦(阳历年)外,老百姓只认夏历年(俗称“农历年”或“阴历年”)。
想了解更多时间,请点击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原创,禁止转载,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