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是怎么回事 国家文物局最新的解释来了
天气网讯,石窟寺作为游客常去的景区之一,最近,国家文物局、文旅部发布通知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据了解,严控游客数量是为了解决部分石窟寺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量超负荷问题,确保文物和游客安全。
石窟寺
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是怎么回事
国家文物局、文旅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加强石窟寺等文物开放管理,石窟寺景区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合理测算、从严设定游客承载量。采取网络预约、电子票务、错峰参观、限时限流、定制服务、实时监测、预警上报等方式,调节控制游客量。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下发通知,要求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妥善处理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避免石窟寺景区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通知称,近年来,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但节假日、旅游旺季,部分石窟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超负荷,给文物和游客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石窟寺保护管理,切实解决部分石窟寺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量超负荷问题,确保文物和游客安全,提供良好的参观游览环境。
关于石窟寺:
石窟寺(grotto temples)是指就着山势,从山崖壁面向内部纵深开凿的古代庙宇建筑,里面有宗教造像或宗教故事的壁画。佛教建筑有许多种类,石窟是其中最古的形式之一,在印度称为“石窟寺”。石窟本是佛教僧侣的住处,佛在世时就已经存在了。一般石窟寺是开凿岩窟成一长方形,在入口的地方有门窗。
其中,北魏洞窟形式都是摹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前面入窟地方有一个“人”字形披间,是便于礼佛跪拜的前庭,窟的后半部有一个龛柱(中心柱),是为礼拜时遵照印度习惯回旋巡礼用的。隋唐洞窟大约有两种:一是沿用北魏的龛柱形式;一是中央平广而三面有笼壁的形式。
后来建造增多,为省工起见,把龛柱改成须弥座和屏风,别创一种洞窟的形式。
各时代石窟雕刻作品的鉴别,主要是从其面相、花纹、服装等加以观察。如六朝面相多是丰圆,后期较为瘦长,唐代则是颊丰颐满。衣纹最初用汉代传统的阴线刻法,后来兼采用西域的凸起线条,更发展成为直平阶梯式的衣纹。服饰一般是采用印度的装束,由单纯而逐渐演变为复杂。从世界范围看,石窟寺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其前身为中王国时代各州显贵在尼罗河沿岸山崖开凿的岩窟墓。最有名的是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埃及南部开凿的阿布辛拜勒石窟寺,内部按埃及神庙规格布置,门面还依悬崖石面凿刻4尊高达23米的法老像,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巨形石窟造像。古埃及石窟寺的建筑与艺术成就甚大,影响至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