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海出现密密麻麻鱼类尸体 日本近海出现鱼类尸体是什么原因

2024-11-25 07:12:37 来源:天气频道

天气网讯,近日,关于日本现大量死鱼的新闻再次上热搜,为什么说“再”呢?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甚至已经屡见不鲜。而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总是耐人寻味。据日媒体,12日上午日本相关部门报告,日本近海出现密密麻麻鱼类尸体,具体日本近海出现鱼类尸体是什么原因?一起来了解。

日本近海出现密密麻麻鱼类尸体

日本现鱼类尸体

据报道,海上自卫队八户航天基地12日上午向第二管区海上保安本部报告称,青森县东通村附近海域漂浮大量鱼类尸体。随后八户海上保安部的巡逻船赶到现场海域,发现大量类似沙丁鱼的小鱼尸体漂浮在海面上,尸体遍布长约4千米、宽约50至100米不等的区域。报道援引海上保安部的话称,在涉事海域附近没有船只发生事故的消息,目前尚不清楚尸体出现的原因。

有人士分析,除了可能是核废水之外,还可能和今年气候有一定关系:

拉尼娜现象。

在正常年份,沿赤道的风会将温暖的水推向西边,海洋表面的暖水从南美洲涌向印度尼西亚。随着暖水向西移动,冷水从深处上升到地表。这种冷水最终会侵袭洋流,带来了冷气流。

而在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冬天,这些风比平时强得多,基本就是正常情况的加强版。这会使得赤道附近太平洋中的水比平时低上好几度,似乎今年的拉尼娜现象比以往的要严重得多。原本海洋温度的这种微小变化就会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加强版的更不用说了。

雨云通常在温暖的海水上形成。拉尼娜现象将所有这些温暖的海水吹向西太平洋,意味着这些地区的降雨量可能比平时多得多,而东太平洋的冷水导致那里形成的雨云较少。因此,这些区域的降水将会少很多。

为什么我要先讲到拉尼娜现象呢?因为它带来了危害海洋动物的两个因素:1、海水温度骤降。2、上升补偿流减弱,带出了沉积的污染物。

分析

日本现鱼类尸体原因

进化并非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适应生态环境,细数亿万年来的大灭绝事件,每次都是异常的环境变化带来的,比如泥盆纪晚期大灭绝的时候,长期不稳定的气候,冷热变换迅速,其中海水缺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现代动物的祖先们尽管撑过了这么多轮大灭绝,但进化的特点都还是最适应当前环境。当异常的拉尼娜现象出现,并且加强,海水迅速降温,带走了水中的氧气,一些小型的海洋动物一时反应不过来,瞬间暴毙。

哪怕它们暂时撑住了,拉尼娜现象带来的污染物堆积又是重重一击,海草和浮游生物首当其冲被伤害,海洋动物食物减少,污染物的不断堆积也会大大影响。

最好的例子就是南美厄尔尼诺秘鲁渔场,这个渔场由于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形成,食物丰富,是世界最大的渔场之一。1972-1973年,秘鲁渔场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时,水温竟高出常年值整整4度,使秘鲁鱼大量死亡。

说明了强异常气候现象发生的时候,海洋动物是第一批受难者。

此前消息:

日本现死鱼

年初,日本东部海域突发7.3级地震,周围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更有不少人因此受伤。因为日本属于多震国家,民众对此习以为常并且有充分的应对能力,所以这次受损并不严重。然而在此次震情不久后,日本又出现离奇景象,大量死鱼密布600米海岸线,当地人高呼不祥之兆。据日媒报道,在地震之后的第二天,三宅岛的海滩上突然出现大规模死鱼。长达数百米的海岸线上均有大量死鱼,让人看后不寒而栗。

而想当然的,人们会将死鱼横尸海岸的怪相与刚发生的地震联系起来。剧烈的地质活动会释放许多有害气体,比如氡气、甲烷等,这些气体进入海洋会造成鱼群中毒缺氧。地质裂变也会产生高分贝声波,鱼群有可能因此被巨大的声波震死。这些因地震出现的现象都有可能引发鱼群死亡,但三宅岛的怪象却并与此次地震有关联,原因很简单。

因为该地与震中心相距有600公里之远,如果真是因此造成鱼群死亡,那为何震中附近的海岸上没有死鱼,反而出现在远处的岛屿上?从这个角度看并不合理,所以怪象的出现一定另有缘由。那么,会与日本福岛的核废水有关联吗?近来,其核废水正面临储存危机,上千个储水箱已经被装满,而核废水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

因此,日政府在去年提出了向大海排放核废水的计划,但遭到国内民众与整个国际社会的反对。再加上前不久出现的核电站漏水事故,如何处理核废水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那么这次死鱼会不会是其私自向大海排放引起的?毕竟即便经过净化,核辐射的影响仍旧存在。但从实际角度看这个可能性依旧很小,因为福岛距离三宅岛超过500公里,排放核废水不可能大费周章跑到500公里之外排放。

对于此次死鱼事件,当地人认为这或许是某种现象的前兆,最有可能的就是地质活动异常。在地震前夕会出现一系列预兆,动物的异常反应就是其中一种,这也能解释为了鱼群会大规模死亡。而专家也认为,在未来或许还会有一场强震出现,但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从去年开始日本就不太顺利,东京奥运会接连推迟,如今7.3级地震后,大规模死鱼又横尸日本海域,日方能否如期举行奥运仍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