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首次发现桃花水母 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天气网讯,桃花水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可见其是非常稀有的,因为稀有,我们也很少见到。不过,近日在辽宁大连竟然发现了桃花水母,这是当地首次发现桃花水母,而且还不是一两只,而是很多只!据悉,它们有硬币大小,通体透明,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在水中轻盈游动。
辽宁大连首次发现桃花水母
大连发现桃花水母
近日,在辽宁大连金普新区的一处人工鱼塘,出现了大量的桃花水母,这也是大连地区首次发现桃花水母。这些桃花水母有硬币大小,通体透明,犹如一把把撑开的小伞在水中轻盈游动。专家介绍,桃花水母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江河、湖泊之中,对水质要求很高,活体非常罕见,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其他地方发现:
12日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近日,在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庄调节池首次发现了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近年来,北京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市处于健康等级的水体所占比例已达到86%,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明显恢复。
据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8月10日,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开展亦庄调节池月度例行采样期间,于亦庄水厂分水口取样点位发现水面漂浮白色透明生物。经专家初步鉴定,该生物为桃花水母,这也是近十年来北京首次发现该物种。
据了解,桃花水母身体较小,体径约15毫米左右,是一种原始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最早诞生于约5.5亿年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桃花水母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稀有动物,又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由于出现时间一般较短,所以难于发现、观测。此前,我国四川(成都、都江堰市、攀枝花、泸州市、内江市)、浙江、湖北、江西南昌、湖南长沙、厦门、河南信阳、东北松花江流域、台湾、香港等地均发现过桃花水母的踪迹。
水母生存环境
有专家指出:“桃花水母从水螅体成长为水母体,需要自然环境好、水质优、水温适宜等一系列优质的环境条件。水母的出现正是水质极佳的最好佐证。”亦有研究表明,水母食性广泛,是上层水体的重要捕食者,种群扩大迅速。亦庄调节池作为南水北调北京段的重要配套工程,此次发现的桃花水母可能是经南水北调输水而来,同时也证明该物种在北方洁净水体内也可生存。
亦庄调节池位于南海子郊野公园东侧,总容积为260万立方米,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工程可调蓄水量52.5万立方米,水面面积12.4公顷;二期工程可调蓄水量207.5万立方米,水面面积42公顷,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有闸门连通,可联动调水。此前,亦庄调节池通过打造一池三岛、建设环湖“绿廊”、增加水生植物等措施,综合提升水生态景观,让水源地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和提升,水生动植物种类越发丰富,三五成群的鸟类也经常栖息在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千里之外的“南水”惠泽京城,有效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缺形势。近年来,通过水务部门的努力,本市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显著,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64米。同时,本市持续推进河湖治污,地表水还清向好;探索开展跨流域、多水源生态补水,2021年实现“五大河流”全部再现流动的河;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改善,全市达到健康等级的水体占比从早年间的60%提升到现在的86%,浮游植物种类从210种增加到447种,浮游动物种类从108种增加到304种。
具体形态特征:
水母
桃花水母直径约15-25毫米,几乎是透明的,有白色或绿色色调,触角约20毫米长。呈现出伞状,有螺纹串状的触手围绕其圆边(环形缘)。圆形管的直径从5至25毫米。是仅有的一种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生活史具有单体的小型的水螅型体和自由游泳的水母型体,但以水母型为主。水螅型体无围鞘,甚至无触手,单体常仅数毫米。水母体也为小型,都具缘膜,这是水螅水母的特征,具很多触手。水螅型结构简单,没有口道,胃循环腔中也没有隔膜。水母型绝大多数具有缘膜,胃腔中没有刺细胞。水螅型及水母型的中胶层中均无细胞结构,生殖细胞均来源于表皮层(外胚层),个别种即使来源于内胚层,但最后仍在外胚层中发育成熟。
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降落伞鱼”,生长于温带淡水中,其形状如桃花,并多在桃花季节出现,故得名。其通体透明,像透明小伞在水中悠然漂浮,它们无头无尾呈圆形,晶莹透亮,柔软如绸,身体周边长满了触角,中间长着五个呈桃花形分布的触角状物体。它们在水中一张一缩上下飘荡,悠然自得。是一种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
桃花水母的外形象一把撑开的伞,或一个倒扣的碗,称为伞体,伞边缘有许多细线状的触手,这是它的捕食器官。口朝向伞下方,位于一条管子的末端,具4片唇。食物由此吞入,消化不了的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所以桃花水母嘴和肛门是一个。伞缘有一水平缘膜,此为水螅水母的共同特征。
桃花水母的生殖腺颜色有粉红色、褐黄色、微绿色、淡黄色、绿色、白色及淡墨色等。均随其种类(或种群)和变种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