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登珠穆朗玛峰摔倒的人不能扶
大家应该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很多的小伙伴都会选择去珠穆朗玛峰登山,挑战最高峰,其实这个是有一定危险的,还有就是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摔倒的人,这是一个大问题。
能扶吗
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就不扶。在攀登珠峰时,组队几乎是必须的,两人同行或多人同行。但是,队伍中一人遇险或路遇其他同道倒下,扶还是不扶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回答,有时可能要冒着见死不救的良心谴责也要狠心扔下同伴。这并不是说他们残忍,而是在那样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这也许是最最不得已而为之的。
攀登珠峰是一项对身体意志力极强的事,能够登顶并成功下撤的人已经耗费了几乎全部的体力和精力,如果此时遇到摔倒的人,想要去对其施以帮助可以说几乎是比登天还难。为了自身的安全,有时只能舍弃同伴。1998年女登山者弗朗西丝·阿森蒂夫的遭遇就是如此,当年她同丈夫下撤到海拔8600米时因虚脱无法前进,丈夫不得不离开去寻求帮助但从此失踪。一位南非登山家伊安·沃达尔经过并陪伴了弗朗西丝一小时,但为了自身安全只能与同伴返回营地,而留下当时仍活着的她。第二天另一组登山队发现时她已去世。
即便有能力去帮助一位遇险的同伴而去帮助他时,则意味着这此次登山行动宣告结束,以及几年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付诸东流。一次攀登珠峰的至少需要四十万以上的费用,一个登山周期至少要60天,这对上班族来说,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为什么
一、登珠峰,这不是‘扶不扶’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这好比我们看到一个老奶奶违章过马路,对面有一辆车开过来,在二十米、十米远你可以去扶她一把,但只有五米、三米了,你会去拉么?还来得及拉吗?
珠穆朗玛峰,藏语的意思是大地之母。珠穆指的是‘女神’,朗玛是指“第三”,珠峰位居第三,因为在珠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高达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正是它的高与险,激励着无数探险人士,去挑战极限,征服最高峰。
大家知道,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虽说无限风景在险峰,但越高氧气越稀薄。体力不支的人,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如果在半山腰生了病,返回去很难,一起的队友到了这儿,好不容易来了,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何况登一次珠峰的花费不低,据说最少也得150万元。谁也不想轻易放弃。
再说帮助那个受伤或摔倒的人极大可能是没有效果,陪上的不仅是自己的时间,也有可能是生命。
二、珠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不能扶”。
珠穆朗玛峰的环境非常恶劣,气温很低。即使在最适宜的时候,5、6月间,气温也在零下27度左右,风速达81公里/小时,其他时间,过顶峰时风速为189公里/小时。
很多地方常年积雪,有裂缝,有冰川,还有落石,随时有危险发生,雪崩是常有的事儿。
对地理环境的不熟悉,一个摔倒,另外一人去扶,更增加了危险,重力的改变很有可能发生大的雪崩,这样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风险,也给全小队带来的风险,因此不扶不帮成了登峰人的共识。
三、珠峰驴友数年的经验教训决定了“不能扶”。
珠峰,成了驴友们的一项时尚活动,以攀登珠峰为荣。确实,珠峰美景无数,登上珠峰,可看到群山来朝,非常壮观。
但登珠峰的风险也大,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1992年至1999年,1169人次登顶,170人遇难;2000年到2015年5832人次登顶,112人遇难。其中2005年,有一支22人的探险队就遇到了雪崩,22人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来。
没有谁愿意为几乎结果为‘0’的胜算去赌一把。何况登珠峰的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攀登珠峰的队伍中,也几乎达成了共识,到了8000米上,再也没有道德的界限,只有生死。
在这样的高度,能够达到自己登顶的目标,能够保全自己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谁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别人,因此,遇到有人有困难是不会伸手相帮了,何况是摔倒,扶了别人,不但不能救,还要搭上自己,想必那个被扶的人也是不愿意的。